围绕 13-18 岁学生冲击美国藤校(“爬藤”)的规划展开,从各学龄段的语言标化、竞赛参与、夏校选择及最终申请等方面,展现不同阶段的重点任务,呈现出一场早规划下,青春与藤校的双向奔赴之旅。
一、7-8 年级:在懵懂中播下 “爬藤” 的种子
7-8 年级的学生,对 “藤校” 或许还只有模糊的概念,但这一阶段正是播下 “爬藤” 种子的关键时期。
语言标化上,小托福、托福、雅思是学生需要初步接触的。小托福如同托福的 “前奏”,能让学生提前熟悉英语考试的 “套路”,积累基础的英语知识。而托福和雅思,作为被广泛认可的语言考试,提前去了解、去尝试,就像给未来的语言学习之路铺下第一块砖,慢慢搭建起语言能力的基础。
竞赛则是打开学科兴趣大门的钥匙。文科的 John Locke 写作竞赛,鼓励学生针对特定主题尽情思考、畅快写作,能让学生早早锻炼批判性思维和文字表达力。数学的 AMC8、AMC10 等竞赛,从初中难度到高中入门难度,带着学生一步步走进数学的奇妙世界,培养数学思维。计算机的 USACO 竞赛,能点燃学生对编程的兴趣小火苗;生物的 BrainBee Junior 竞赛,把学生领进生物王国的大门;商科的 SIC 竞赛,让学生提前感受到商业的魅力。这些竞赛,就像一个个小窗口,让学生看到不同学科的精彩,也为未来的 “爬藤” 之旅,悄悄埋下兴趣的种子。
二、9-10 年级:在探索中让 “爬藤” 的枝干舒展
进入 9-10 年级,学生对 “爬藤” 有了更清晰的认知,开始在探索中让 “爬藤” 的枝干不断舒展。
语言标化的学习范围扩大了,除了托福、雅思,IG、IB 衔接的内容也加入进来。IG 和 IB 课程是国际上很受认可的课程体系,提前去学习衔接内容,能让学生更好地适应高中阶段更难的学术课程,学术英语能力和学科知识水平也能同步提升。
竞赛参与也更深入了。文科继续参加 John Locke 等写作竞赛,随着年级增长,学生的思考更有深度,写作也更有技巧,能在竞赛中表现得更出色。数学竞赛升级到 AMC10、AMC12,难度提高了,对学生的数学知识和解题能力要求也更高,这能进一步锤炼学生的数学本领。从 10 年级开始,理科竞赛全面铺开,物理的物理碗、BPhO 等,生物的 BrainBee、BBO 等,化学的 CCC、CCO 等,这些都是各学科领域的权威赛事,学生参与其中,能在理科学科上达到更高的学术水平。经济商科类的 SIC、NEC 等竞赛,也为对商业经济感兴趣的学生提供了大舞台,锻炼他们的经济分析、商业策划等能力,让 “爬藤” 的枝干在各学科领域都能舒展生长。
三、10-11 年级:在冲刺中让 “爬藤” 的花骨朵蓄势
10-11 年级,是 “爬藤” 的关键冲刺期,学生要在这个阶段让 “爬藤” 的花骨朵充分蓄势。
语言标化上,SAT/ACT 成为重点攻克的目标。这两个考试是美国大学本科招生的重要标准,成绩好坏对藤校申请影响很大。同时,IB 衔接的学习不能停,GPA 的重要性也愈发凸显,学生得在日常学术课程里保持好成绩,毕竟 GPA 是高校评估学生学术能力的重要依据。
竞赛方面,学生朝着各学科竞赛的更高水平发起冲击。数学的 AMC12 等竞赛,学生希望能取得好成绩,证明自己的数学天赋。物理、生物、化学等理科竞赛也继续参与,争取更好的名次。经济商科类竞赛也不放松,进一步提升学生在商业经济领域的竞争力。此外,夏校是这一阶段的重要选择,像 Ross Math Program 罗斯数学营这样的夏校,能让学生和全球优秀学子一起学习交流,在顶尖学术环境里接触前沿知识,拓展学术视野,而夏校经历也能为藤校申请加分,让 “爬藤” 的花骨朵积累更多绽放的能量。
四、12 年级:在收获中与藤校双向奔赴
到了 12 年级,“爬藤” 进入最后的申请与入学阶段。经过前面几年的精心准备,学生在语言标化、竞赛成绩、学术背景等方面都有了竞争力。这时,学生要全力以赴准备藤校的申请材料,把自己多年的学术成果、竞赛经历、课外活动等,全面又有重点地展示出来,向藤校招生官展现自己的独特之处。完成申请后,就是等待录取结果的时刻,一旦收到录取通知,学生就实现了与藤校的双向奔赴,多年的努力有了最好的回报,青春也在这场 “爬藤” 之旅中,绽放出璀璨的光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