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外生活

为何每个诺奖背后,都有美国教授!凭什么?

2020-10-18 15:59:49 美国留学云 4008-941-360

大学排名

院校大全

留学案例

在线申请


诺贝尔获奖者国家地图 来源:WIKI

迄今为止,诺贝尔奖获得者中,美国384人,英国132人,中国(仅中国籍,不包含港澳台)共3人。

诺贝尔奖为何“特别偏爱”美国人?难道是因为美国人比较聪明?

2020年诺贝尔奖所有奖项尘埃落定。除了和平奖外,美国几乎再次包揽了2020年所有诺奖。

其余五大奖项被颁发给了来自美国(7人)、英(2人)、德(1人)、法国(1人)的11位科学家。

2020年诺贝尔化学与物理学奖获得者

最负盛名的诺贝尔科学奖(包括:生物学或医学奖、物理学奖、化学奖)中,奖项与对应国家分别为:

生物学与医学奖,美英

物理学奖,美英 德

化学奖,美法

虽然获奖者中存在“非美人士”,但是他们的成就全部都有渗入美国科学家的研究,甚至绝大部分成果都是在美国完成。

所以诺贝尔奖很大程度上可以直接说,是奖励美国对于现代科学的贡献。

值得一提的是,今年诺奖并未有亚洲得主。


2020年诺奖得主信息

一、美国一骑绝尘

诺奖获得者高达384人

克林顿总统在白宫会见了1998年美国诺贝尔奖获得者

始于1901年的诺贝尔奖和始于1969年的诺贝尔经济奖,共授予950人和27个组织597次。42位获奖者获得了不止一个诺贝尔奖。

20世纪中期,美国科学家获奖人数急剧增加,在科学领域大放异彩,随后一骑绝尘。一举成为拥有最多诺奖得主的国家,领先至今。

01

美英德3国获奖数过百,高居前三甲

纵观诺奖颁发史,美国是保有最多数量的诺奖得主,英法德紧跟其后瓜分剩余小部分诺奖。当然,他们也是包揽今年诺奖的四个国家。

根据WIKI统计的数据,截至2020年,按照获奖时国籍与原国籍划分:

美国:384

英国:132

德国:108

法国:70


蓝色数据不包括单人多次获奖,黑色包括单人多次获奖情况

如:法国,获奖70人,居里夫人获得一次物理学和一次化学奖,共71次。

02

中国籍(不含港澳台)获奖3人,不足美零头

就获奖人数来说,中国连人家的零头都不到。

中国(包含港澳)获奖数仅仅8人,台湾2人。

中国(包含港澳)

1.屠呦呦,中国籍,生理学或医学,2015

2.莫言,中国籍,文学,2012

3.刘晓波,中国籍,和平,2010(存疑)

4.高锟,英美籍华裔,物理学,2009(1949年曾移居香港)

5.高行健,法籍华裔,文学,2000

6.崔琦,美籍华裔,物理学,1998

7.杨振宁,中国籍,物理学,1957

8.李政道,美籍华裔,物理学,1957

中国台湾

1.李远哲,中国台湾,化学,1986

2.丁肇中,美籍华裔,物理学,1976

03

世界各国诺奖获得者数




各国诺贝尔奖获得者数 按颁奖时国籍与原国籍划分

二、 诺贝尔奖为何偏爱美国人?

美国人特别聪明

为什么他们能够揽获诺贝尔奖?

难道是美国人特别聪明?这背后的深层次逻辑值得我们探讨。


按类别/出生国家划分的诺贝尔奖编号的条形图

01

科研资金雄厚,近半数用于基础研究

美国能获得这么多诺贝尔奖,最大的功劳来自国家对基础研究的重视。

基础研究被定义为实验性或理论性的工作,主要是为了获得新的知识 现象和可观察事实的基础,没有任何特定的应用或用途。

根据美国国会研究服务局数据,在2020财年,联邦研究与发展部(R&D)拨款基础研究35.164亿美元,比2018财年减少14.52亿美元(4.0%)。


2018财年和2020财年,联邦政府提供的资金  单位:百万美元

2017年联邦政府是美国基础研究的最大支持者,资助了美国42%的基础研究,将近占了一半资金。

在美国,基础研究受到特别关注,特别是国家大学。值得一提的是,光是2020财年,特朗普政府就要求为国防部基础研究拨款就有23.20亿美元。

从功利角度来说,诺贝尔的获奖项目均为新属于发现,而非发明。

因为基础研究关注的领域并不属于及时产出,短期内没有现实的经济意义,但恰恰是这些研究才能体现国家之间科研实力的差距。

基础研究转化为科技成果或许需要100年,而美国的基础研究在经费充足与稳扎稳打中绝对不差。

这些正是中国短期内不能追赶上的,所以我国更应该正视基础科研领域的差距,奋起追赶。

02

有效积累全球人才,确保科技世界领先

从今年的诺奖得主中可知,绝大部分得主都曾去过美国做研究,美国有效积累与培养全世界人才的能力,是无可比拟的。

也正是因为美国科学界有这么多佼佼者,才组成了美国执世界科技之牛耳的强大内核,使得美国创新成果层出不穷,始终引领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。

03

美国教育界重视自由、竞争与创新

瑞典的林德斯滕教授早在1984年说过,一个国家要想出诺贝尔奖获得者,投入大量的金钱固然重要,但更重要的是整个社会对待科学研究的态度。

因此,美国的教育体制与方式也是培养诺奖的关键因素。

中国大学的科研成果注重转化,而美国鼓励学生主动做自己喜欢的研究。

科学家能够在自己感兴趣的基础上从事相关领域,这也使得美国在科学领域的根基愈加巩固。

更重要的是,美国大学采取的是宽进严出的制度,本科阶段的平均淘汰率就在40%左右,而中国大学基本是零淘汰制。

这是美国高等教育质量独步全球的一大原因,也促使了美国大学不仅成为“知识的战场”,还是“诺奖得主的摇篮”。

三、从诺奖得主的摇篮:美国大学

看美国的研究能力

美国是全球拥有最多顶级高等学府的国家。它的研究力有多强?

在全球大学获奖数的前30名中,美国实现霸屏,一共19所大学上榜。

哈佛以其自由的学术氛围培养了160名得主,稳居全球第一。

榜单中占据前10的美国大学就有8所,其余2所能与之比肩的学校分别为英国牛津与剑桥。

毋庸置疑,美国大学是培养诺奖得主的中坚力量。其高等教育也是当今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产业之一,它在为世界各地输送源源不断的高等人才同时,间接研发出了大量科技。


全球大学诺奖获得数,截至2019年 来源:Wiki

他山之石,可以攻玉。

在诺贝尔奖上,

中国完全有必要

适度学习和借鉴美国经验。

期待不久的将来,我们国家也能迎来“诺奖热”。

相关资讯
美国留学评估
已有-人成功获取留学方案
© 2005-2025 立思辰留学版权所有
顶部